OpenAI o1 拉开与国产大模型差距?360集结16家国产大模型可以匹敌
日前,OpenAI 发布 o1-preview,问鼎最强大语言模型,引发业内轰动。也正因如此,国内也产生了质疑的声音:为何大模型领域国内追赶了一两年,差距好像没见缩小,甚至是扩大了。
差距真的是在扩大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根据行业专家张俊林的观点,o1-preview 之所以能够更强,其方法本质上是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的自动化。通过 CoT 把一个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简单步骤,这有利于大模型解决复杂逻辑问题,但之前这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来达成。o1 采用的这种方法,将使得 Prompt 工程逐渐消亡,也就是说所有复杂人工环节的自动化成为了大势所趋。
但其实,这种思想和方法并非 OpenAI 的首创,更非独创。早在 7 月底的 ISC.AI2024 大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就宣布,“用基于智能体的框架打造慢思考系统,从而增强大模型的慢思考能力”,并且此后多次强调类似观点。这种方法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上,国内也已经走在前面:还是在 ISC.AI 上 360 发布的CoE(Collaboration-of-Experts,专家协同)技术架构及混合大模型,就是该方法的产物;并且,该技术架构已经落地到了多个产品中,比如360AI搜索、360AI浏览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