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观察:城产人——县域治理“三体问题”何以解?
铜变集团杭州12月7日电(周健)“三体问题”,主要研究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相互牵扯、相互排斥的运动规律问题。数百年来,无数天体力学研究者前赴后继寻求答案,但有特解、无通解。
浙江省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 王刚 摄12月6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二十七讲在浙江大学开讲,在浙江省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看来,县域治理也存在“三体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城、产、人”之间存在相互牵引、制约、影响的推拉关系,加之城市间的差异性,如何统筹“城产人”不存在通解。
“面对县域治理的‘三体问题’,政府要统筹好‘城、产、人’三大要素,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形,扬长避短、动态把握、集中攻坚其中某一要素,从而推动地区实现平衡发展、行稳致远。”曾瑞华说。
纵观瓯海,建县之初,其面临着城市资源之困、经济发展之困、人口积弱之困。数十年的蝶变跃迁,正是依托历届区委、区政府在不同发展时期,探索出了“三体问题”的不同解法。
瓯海城市一景。 王斌 供图回顾瓯海发展历程,曾瑞华表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瓯海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短时间内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显然不现实,于是政府抓住改革开放东风,以“产”为核心破难。
在“产”这一要素引领下,瓯海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形成服装、鞋革、汽摩配、眼镜、锁具、电气机械、食品加工、包装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自此,瓯海的“城”开始有知名度、“人”开始有集聚度,人民生活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转变。
步入21世纪,瓯海转道以“城”为核心破局,紧紧抓住了五次历史性机遇——温州动车南站投用,为城市建立了新枢纽;区政府搬迁,为城市开辟了新中心;棚户区改造,为城市扩容了新空间;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落地,为中心区南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园博会落户,为城市西向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瓯海紧紧抓住机遇,实现了从‘有区无城’到‘有区有城’到‘魅力新城’再到‘亚运新城’的历史性跃升,现在正大步迈向‘国际花园智城’。”曾瑞华表示,以“城”的发展为基础,瓯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同时新质生产力开始发展,人口优势持续放大。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如今,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瓯海坚持“人—产—城”的着力顺序。曾瑞华坦言,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人的需求”已经成为现阶段发展的核心问题。
对此,当地打造“聚人平台”、提升“留人环境”、塑造“育人生态”,通过建设中国数安港、中国基因药谷、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提质“学医养、吃住游”公共配套,全力破解务工人员占主导、高知分子不愿回、百姓文明程度跟不上、全龄友好不充分等问题。而随着“人”的集聚和赋能,瓯海“城”的首位度、宜居度和“产”的创新性、竞争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释放出更大的人口“虹吸力”。
“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 王刚 摄作为“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表示,决定一个地区兴衰成败的关键,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承载的厚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建设的高度、产业发展的强度、人文蕴含的温度。中国拥有数千个县级行政区,各类因素相互交织,致使城市发展路径迥然不同。瓯海历届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处理好“城产人”的辩证关系,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柴燕菲认为,瓯海在城市发展上做到“心中有图”,在产业发展上做到“心中有链”,在人的聚焦上做到“心中有人”,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没有通解,但城市发展的“三体问题”在特定地区、时期必定有解。瓯海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2023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873.49亿元,同比增长7.5%。可见,当地“城产人”三大因素已呈现出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宝胜坦言,知过去方能晓现在、明未来,瓯海历届区委、区政府在县域治理上具有历史思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把握形势、认清本质,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据悉,“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