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松绑,容错大门开启
中国出手,为国资创投松绑。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新政,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针对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健全符合央企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这开启了国资创投的容错之门。”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金李接受三里河采访时指出,国资创投容错机制的建立,对于解决当前创投领域的瓶颈与断点问题具有引领作用。
当前,国资已成为创投市场的关键力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有限合伙人)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81.2%。
但是,因头上悬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些国资机构因担心投错被问责追责,存在宁可错过、不愿投错的心态。这对于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非常不利。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三里河表示,投早、投小,需要面对更大的投资风险,国有创投基金管理者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人为误判误投,这增加了风险管控和业绩考核的问责压力,必须有效解决管理者的决策顾虑,确保他们敢于投早、投小。
新政有的放矢。一方面明确符合基金功能定位和投资策略的项目出现投资失败、未达预期或者探索性失误,相关人员依法合规、履行忠实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可按照规定不予、免予问责。
另一方面,明确既要算总账,对整体投资组合开展长周期考核评价;还要算大账,考核评价以功能作用发挥为核心,兼顾效益回报等要素,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目标。
金李认为,建立健全国资创投激励与尽职免责机制,将更有力地支持早期、小型和硬科技项目投资,为高风险但具前瞻性的科创项目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新政还明确,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风险容忍度,设置容错率,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基金,可设置较高容错率。
三里河注意到,近年来,国家从多个维度积极推进国资容错机制建设,已在新兴产业领域及高风险投资市场织就一张安全防护网。
一些地方率先吃螃蟹。比如,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明确,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考核,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金李认为,国资具备成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巨大潜力,能陪伴创新企业共同成长。新政既强调放得活,给予创投机构更大运作空间,又体现管得住,确保国资创投健康有序发展。刘兴国表示,国资创投基金要在投早、投小和加强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合理平衡。
指挥棒变化的背后,是深层次的考量与权衡。
改革会让更多的国资创投敢于、愿意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金融活水。同时,面对外部压力,新政将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资本支撑。
(“三里河”工作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