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盼技艺薪火相传

hha 2025-01-13 02:59 阅读数 11 #新闻
文章标签 新闻社会资讯

中新社福建宁德12月6日电 题: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盼技艺薪火相传

作者 吴允杰 林榕生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现年89岁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财直言,“非常欣慰,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2021年11月,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千乘桥,和山水融为一幅美丽画卷。陆长瑞 摄

木拱廊桥亦称“虹桥”,不要寸钉片铁,只凭椽靠椽、桁嵌桁,衔接严密,结构稳固,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10月,以闽浙为代表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桥遗韵传千秋。目前,中国保存的木拱廊桥仅约110座,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交界处。作为廊桥集中地的福建省宁德市,现有各类文物廊桥138座,其中木拱廊桥52座,位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木拱桥对于当地人来说,不仅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与寄托。”黄春财的儿子黄闽辉说,夏日,老人们会在桥上乘凉聊天,孩子们上下学也都从桥上嬉戏经过,这些木拱桥承载着一代代当地居民的记忆。

走进宁德市屏南县的山间,可见一座座木拱廊桥横跨溪流两岸,连接起郁郁葱葱的林海与古朴的村落,成为当地特有的一道美丽景致。

出生于屏南县一个造桥世家的黄春财,祖父黄金书是清末著名的廊桥工匠。黄春财造桥停在1969年,直到2003年1月,国家文物局来到屏南调研宁德市木拱桥相关课题,当时已是67岁的黄春财老人才又重操旧业,有了造桥的机会。

“差点失传啦,幸好有一箱图纸。”黄春财说,廊桥技艺一直是口口相传,他学会图纸设计,才将廊桥建造相关资料用图纸保存下来。

为进一步传承造桥技艺,黄春财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廊桥营造队伍,赴北京录制《中国手艺》纪录片、去台湾参展等。这个造桥世家还成立黄氏家族木拱桥技艺传习所,培养了10余名手艺人。

“不想让祖辈留下的技艺在这个时代消失了,希望能永远地传承下去。”现年41岁的黄闽辉,在父亲黄春财带领下,已从事木拱廊桥建造19年,其间参与建造和修复木拱廊桥10余座。黄闽辉感慨道,看着亲手搭建、修复的“山间彩虹”,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更好地保护木拱桥、传承技艺,宁德市出台《宁德市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木拱廊桥保护实施名录制,县(市、区)政府向宁德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申报木拱廊桥保护名单,经专家论证,宁德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宁德市政府批准公布。

该条例还推动木拱廊桥文化传播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鼓励和支持通过新建木拱廊桥、出版书籍和音像资料、开展文化价值研究等方式对木拱廊桥进行合理利用、保护传承等。

黄闽辉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技艺的传承及保护将起到更好的效果,能够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了解这门技艺,从而吸引更多人学习、传承,“希望这一技艺能够一代代更好地传承下去,焕发出新的活力”。(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盼技艺薪火相传 - 铜变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