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网络世界的个体命运和精神困境 《猎物》研讨会举办
铜变集团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高凯)作家孟小书的最新小说集《猎物》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
《猎物》是北京作协2022年度签约扶持作品,于202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由《狩猎》《白色长颈鹿》《终极范特西》三个中篇构成。网络世界的林林总总,与现实温情与残暴纠缠往复,无尽的故事在作家的笔下产生,展现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深层次困境。与会专家当日对这部作品的文本实验、叙事结构、主题内涵、人物塑造等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
《猎物》。主办方供图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猎物》采取了列车式的小说结构,三部中篇就像三节车厢,彼此独立又相通,形成递进再反转的关系,使得文本更加复杂,内涵更加丰富。小说展现出作者跨文化的思维,将猎场作为人类社会的象征,是这部小说深沉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刻意彰显,而是将主题完全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指出,《猎物》既可以看成三个独立的中篇,又可以看成一部有关联的小长篇,以互联网作为“猎”的重要工具,在叙事中完成三个连击。作者利用有限的篇幅,在互联网的广阔空间里表现出丰富繁复的社会现实、充满起伏的个体命运,自由、生命、困境这些人类面临的终极问题,在互联网世界中被不断追问、不断探寻。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这部作品不是围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是以出走与突围引发的结果来建构叙事,远行、打猎,都是对于自由与新生活的追寻。同时,他认为小说在紧张的故事、密集的动作之外,应该加强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深度挖掘。
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认为,《猎物》是将新的元素融入传统小说的一部作品,一方面小说的叙事结构、矛盾设置、情感和价值观是传统的,另一方面小说又将网红经济、电信诈骗等社会热点融入其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当下性。“小说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生存模式发生的变化,不再是以现实为核心,而是以虚拟社会为核心,网络对人物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丛治辰认为,《猎物》开拓了年轻一代都市经验的新视野,同时直面新媒介带来的新变化,丰富了当代小说的题材选择。作品关注人的当代处境,关注人心的损伤和心理焦虑,在悲剧性的心灵书写中发现自然的外在风景,从对猎物的猎取中发现对生命的悲悯与尊重,让精神遭受严重挤压的现代人找到某种救赎的可能,同时将最远离自然的人和自然连接在一起。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指出,“孟小书是一个特别有敏锐性和当代气息的作家,网络时代人际关系根本性的变化,在她的作品里面得到非常好的呈现”。
此次研讨会是“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4精品研推工程”第五期,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