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百万件包裹“从指尖到身边” 广西民族地区快递畅达
初冬时节,在享有“中国第一月柿之乡”美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万亩柿林中,红柿如灯笼高挂枝头。一辆辆满载柿子的农用车来往穿梭,柿饼、甜柿、脆柿、果脯、柿馅饼、柿叶茶、柿果酒等系列加工产品通过邮政快递网络走向全国,恭城各族群众有了甜蜜“柿业”。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1890万少数民族群众居住于此。得益于农村地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以及“快递进村”工程加快推进,一件件快递包裹从田间地头发出,连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如今在广西农村地区,平均每天有170万件快递包裹流动,完善的快递物流网络为少数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振兴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超九成建制村快递天天送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红岩村村民韦凤杰在村里开经销店,同时代理村级电商网点,为村民提供代买代销、快递代收等服务。他的采购单里涵盖了生活家电、农资用品、生鲜美食等物品,线上下单,快递三天左右就能送到。
地处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也能体验从“指尖”到“身边”的小幸福,背后依赖的是覆盖面广的农村公路网和便捷完善的快递物流网络。
近年来,广西加快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四建一通”工程等政策,推动民族地区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十年间,广西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7810公里,边疆地区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100%,快递物流服务不断深入村镇。
截至2023年年底,广西累计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9个、中心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864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46万个,九成以上建制村实现快递“天天送”。
位于九万大山山麓的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居住着毛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约31.3万人。过去,快递服务只到乡镇繁华地段,对偏僻乡村的居民来说,寄取快递是一件麻烦事。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列为“广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创建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两年多来,该县建成了县级物流分拣中心,改造升级119个村级客货邮综合服务点,实现场站资源、运力资源有效利用。
“现在村里就有快递站点,就算住得远10分钟左右也能取到快递,村民的生鲜食品寄出去也非常方便。”谈及“快递进村”带来的变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党支部书记谭文专深有体会。
电商物流融合拓宽致富路径
快递进村一头连接着消费品下乡进村,另一头则连接着农产品上行和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恭城瑶族自治县月柿种植面积达22万亩,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产业。“我们莲花镇家家户户都种植月柿,每年有超千万件月柿鲜果及相关制品通过快递寄往全国各地。”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莲花村党支部书记夏志广介绍道。
近年来,随着电商产业与快递物流产业加速融合,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断点不断疏通,恭城月柿搭上电商物流的快车道,产业发展迅速,柿农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元增长到2.2万元以上,为瑶乡地区民族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注入动能。
日益完善的物流网络让瑶乡人民有了更多致富路径。“如今,城市居民对新鲜‘土货’有强烈需求,我们顺势开发了‘元村长’系列平台,利用村民的菜园子帮助城市居民种养日常所需的食材,实现家门口致富。”桂林品华油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颖华介绍。
依托“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周颖华牵头开发“元村长”在线商城与“元村长”智慧农业App,将农村闲散土地及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让农民可在平台上进行各种农产品销售及服务交易,再通过村级服务站点将“土货”送上餐桌。
近年来,广西不断发挥客货运输场站、农村邮政、快递网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带动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助力农产品外销。2023年,广西寄递农特产品包裹近3亿件,带动产值超210亿元。其中,直接从农村地区寄出的快件9031万件,同比增长25.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