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记得,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便活着

hha 2025-01-11 00:09 阅读数 21 #新闻
文章标签 新闻社会资讯

中新社南京12月1日电 题:只要记得,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便活着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12月1日晨,冬日的阳光透过松树缝隙洒在人们身上。又是一年家祭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3位白发苍苍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手捧白菊坐在队伍的最前排。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被密密麻麻地刻入灰色墙壁中,其中也包括了幸存者们的至亲。

12月1日,家庭祭告活动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抹去泪水。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对这些年事已高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而言,每年清明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都特别难熬:他们常会因思念亲人、陷入苦难回忆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辗转反侧、彻夜流泪。“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来参加几年,以后就都靠你们了。”家祭仪式后,心绪难以平静的幸存者夏淑琴先行离开,对参与后续活动的外孙女夏媛叮嘱道。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从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已是耄耋之年。有关记忆传承的接力正在持续,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渐渐接过接力棒,前后三批传承人数量已达32人。

“1937年冬,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戮,我外婆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只有8岁的外婆和她4岁的妹妹夏淑芸侥幸活下来,外婆身上至今留有伤疤。但我外婆非常勇敢,她曾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也曾反诉日本右翼作家侵犯名誉权。”这些年,夏媛参加了许多向中小学学生志愿讲解的工作,她感到传承历史真相的工作责任重大。

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中),和许多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站在一起。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过世近两年。在女儿常小梅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很严肃,很少向家人透露心声。“父亲生前,我通过陪伴他,终于理解了他。他的童年经历如此悲怆,又怎能开心得起来?战争的暴戾和残酷重创了我父亲。”

常小梅介绍:“1937年冬南京沦陷后,我们家厄运降临。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一刀戳向我祖母的胸口,顿时鲜血如注。我父亲最小的弟弟被摔到了地上,哇哇大叫。日本兵拿起刺刀,对着他就是一刺刀,挑起来抛出去几尺远,又去捅刺其他3个年幼的孩子。当父亲把他的小弟弟抱到我祖母面前时,祖母挣扎着要给最小的孩子再吃口奶。此时,祖母已不能说话,渐渐垂下了头。那年,我父亲只有9岁。”后来,常小梅把父亲的一生之痛写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用家族的经历向世人讲述和平之可贵。

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桂香的曾孙蒋秉錞深深鞠躬,献上鲜花。他是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刚加入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队伍,正与团队走访拍摄幸存者及其后代。“老人们饱经战争创伤,但晚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这个‘00后’很大的触动。我希望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记录他们,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展现他们的人生,为和平发声代言。”

多年来,南京大屠杀这段悲怆的家国记忆、世界记忆,正通过海量书籍、口述、数字影像资料,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爱好和平的人士看到、听到、了解和传递。截至目前,纪念馆各类藏品总量超过19.4万件(套)。

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阳光下,南京市中小学的孩子们为遇难者名单墙描新。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阳光下,南京市中小学的孩子们为遇难者名单墙描新。“只要记得,这段历史记忆便活着。”夏媛说。(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只要记得,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便活着 - 铜变集团